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本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立法目的
1.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
2.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
3.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4.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和恶势力组织
有组织犯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本法适用范围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实施犯罪,以及在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适用本法。
坚持原则
1.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手段,建立健全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机制和有组织犯罪预防治理体系。
2.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应当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相结,坚持与反腐败相结合,坚持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惩防并举、标本兼治。
3.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4.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根据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依法做好反有组织犯罪工作,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义务。
6.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有组织犯罪。
第二章 预防和治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开展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将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纳入考评体系。
承担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反有组织犯罪意识和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防范有组织犯罪侵害校园工作机制,加强反有组织犯罪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有组织犯罪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有组织犯罪,防范有组织犯罪的侵害。
民政部门应当会同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发现因实施有组织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发现有组织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市场监管、金融监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建立健全行业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对相关行业领域内有组织犯罪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对有组织犯罪易发的行业领域加强监督管理。
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中发现行业主管部门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可以书面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书面反馈。
第三章 案件办理
办理有组织犯罪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宽严相济。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积极配合有组织犯罪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等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罚,但对有组织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应当严格适用:
①为查明犯罪组织的组织结构及其组织者、领导者、首要分子的地位、作用提供重要线索或者证据的;
②为查明犯罪组织实施的重大犯罪提供重要线索或者证据的;
③为查处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提供面要线索或者证据的;
④ 协助追缴、没收尚未掌握的赃款赃物的;
⑤其他为查办有组织犯罪案件提供重要线索或者证据的情形。
第四章 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
涉案财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没收:
(一)为支持或者资助有组织犯罪活动而提供给有组织犯罪组织及其成员的财产;
(二)有组织犯罪组织成员的家庭财产中实际用于支持有组织犯罪活动的部分;
(三)利用有组织犯罪组织及其成员的违法犯罪活动获得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
第五章 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应当全面调查,依法作出处理:
1.组织、领导参加有组织犯罪活动的;
2.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及其犯罪活动提供帮助的;
3.包庇有组织犯罪组织、纵容有组织犯罪活动的;
4.在查办有组织犯罪案件工作中失职渎职的;
5.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
6.其他涉有组织犯罪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六章 国际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平等互惠原则,与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合作。
第七章 保障措施
因举报、控告和制止有组织犯罪活动,在有组织犯罪案件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禁止特定的人接触被保护人员;
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变更被保护人员的身份,重新安排住所和工作单位;
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第八查 法律责任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实施犯罪,以及在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开封市工信局涉黑涉恶线索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371-22581017
举报邮箱:kfgxwshb@163.com